【旦夕尚书】陈尚君:人生没有标准答案,无论如何要保持系统读书的习惯

编者按:日月光华,旦复旦兮!复旦校名得自《尚书大传》,古义今解,“尚书”二字既溯校名之源,也有崇尚读书之义。又以“旦夕”交相勉,愿复旦人不忘初心,始终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。
复旦官微开设“旦夕尚书”栏目,每期探访一位学者/科研工作者的书房,以对话形式探索他们的阅读品味与精神世界,展现复旦人卓越而有趣的风范,并邀请当期学者推荐书单,以飨广大读者。
今年8月,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陈尚君带着他的新作《唐诗文本与文献研究十讲》来到上海书展,去年他积40余年心力而成的《唐五代诗全编》在此首发的盛大场景还历历在目。一年里,他从未停止对这套“等身”巨作的修订工作,光华楼27层那间“神秘”办公室的灯光还是要到深夜11点半才将歇。
本期“旦夕尚书”,我们共同走进陈尚君教授的“无界”书阁与他的漫读人生。
窗外风声雨声,正是读书好时节,我们在中国语言文学系(下文简称中文系)资料室见到了陈尚君教授。当我们提出请求,能否拜访那间众所周知的书房、他的“神秘的办公室”时,他笑着摆了摆手,“实在太乱,不好意思给人看”。
也无妨,毕竟对他而言读书早已成为一件随时随地的事情。
上世纪70年代末,初入复旦的陈尚君将复旦图书馆里与中文有关的书架几乎“横扫”了个遍,中文系资料室当然也不例外。
做学问是件苦差事,但读书确是件乐事。每当谈起历史的细节,或是书中偶然之见,他都会饶有兴致地同我们分享。交流之初,我们也想借此机会向他“偷师”读哪些好书,他乐呵呵地答“我什么都读”。读书是他看世界的方法,于是无所谓身处何地,无所谓学科门类。
去年《唐五代诗全编》的发布会上,陈尚君以唐末诗人罗隐的名句“时来天地皆同力,运去英雄不自由”来形容完成此书之曲折与感受。年少读书之不易,起步后的奋力直追,辑佚途中的自我怀疑,这些他都只是轻轻摊开,留我们听者暗自感叹。
四十八年前,那个从南通港口乘船而来的青年,在复旦靠岸后就没有再离开过。无论窗外如何风雨,他对学问的“斤斤计较”和那股“横扫式”读书的劲儿,似乎和当年初入复旦时的模样别无二致。
“我读书分两个阶段,一个是自学,一个是到复旦以后”
您在青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很丰富曲折,能和我们再讲讲其中的故事吗?
那是一段非常特殊的经历。我作为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,从农场被推荐到复旦念书。我觉得我的读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,一个是自学,一个是到复旦以后。
来到复旦之前,我是在江苏南通海门的一个农场当知青。最幸运的是,我和南通一批最好的中学的高中生分在了一起,跟着他们读了很多书。另一方面,我也如饥似渴地搜寻各种书来读,去书店买、去邮局订阅,这些我都做过。
自学期间,我读书没有什么规范体制,什么书都读。范文澜的《中国通史简编》、郭沫若的《李白与杜甫》、刘大杰的《中国文学发展史》、《鲁迅全集》以及马列著作等等,可能有10来种书。以至于刚到复旦时,我不知道大学是干什么的,也不知道大学是分学科设置的。
实际上,我第一次到复旦是1966年10月,住在西藏南路最南边的一个中学。我记得是坐着一辆有轨电车,慢慢地从上海最南端一直开到复旦。那年我14岁,我们也不知道世界是怎样的,对复旦就只有这个画面的印象。
第二次到复旦,已经是1977年3月1日,这个日期我记得很准确。我从家乡南通坐船到上海的十六铺码头,乘55路车到五角场,从正校门走进来到4号楼报到,那时已经是傍晚五六点了。第二次到复旦后,我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。
求学期间,有哪些与读书有关的、让您印象深刻的复旦人与事?
来复旦后,有几位老师对我影响很大。
一位是陈允吉先生。当时陈老师晚上会到学生宿舍辅导功课,其实其他同学不太有兴趣。我作为课代表陪他走一圈以后,他看时间还早,总是到我的宿舍两个人再聊一个多小时。我把读书中看到了什么、理解了什么都和他讲,他也和我讲各式各样的东西。我当时的读书态度是,如果他说的里面有我没看过的,我回去一定会找出来读,这实际上是一个开拓思路的过程。
复旦中文系资料室墙上悬挂的中文系“十老”画像与介绍。最早由陈尚君提议,由章培恒先生、朱立元先生等排定,按年龄为序分别为陈望道、郭绍虞、朱东润、陈子展、吴文祺、王欣夫、赵景深、张世禄、蒋天枢、刘大杰,后有扩增。
到了研究生,最关键的老师之一是我的导师朱东润先生。复旦中文系的最大特点始终是保持多元化,每位大家都很有个性,朱先生就是其中一个很特殊的存在。他是一位中西兼治的学者,他的传记文学不是中国传统的传记文学,更多是用西方的方法来讲中国文学。
比如写陆游,朱老的著作会讲陆游生活在什么时代,在那个时代他应该怎样应对,他表达了什么见解,怎么反映到他的诗里。他倡导的做法和中国的主流学术不太一样,西方书店里名人传记始终是一大门类,但中国(的传记文学)发展得还不够。
陈尚君正在展示导师朱东润先生在书房的留影。书架上有一套《经史百家杂钞》,陈尚君称是朱先生小学时得奖买的书。
和研究生同学相比,我起步得比较晚,当时总觉得比他们差很多,所以我努力向上,尽可能多看各种书。
今年第九期的《书城》杂志,有我一篇名叫《我留心<全唐诗>辑佚的起点》的文章,写的是在1979年4、5月,我发现一位南京师大前辈的著作中有一些问题,就写成一段文字请王运熙先生转交过去,这其实是我写的第一篇与专业有关的文章。老先生看过以后说我提的都很好,还给我回了信。王运熙先生说对方已经接受了你的意见,文章虽已达到可以发表的水平,还是不发表为宜。
“我读书绝对没有学科的界限,始终没有”
从您的阅读经历来看,您的阅读领域非常广泛,甚至还包括生物、军事类书籍,您现在还一直保持这样的习惯吗?
对,我读书绝对没有学科的界限,始终没有。我是专门做唐代研究的,不是按照文史哲的学科划分来做,而是唐代所有的文献都涉及、所有的问题都会谈到。其实我还是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,希望能透过多个层次来理解社会、理解人生、理解作品,这一点也受到我老师的影响。
我总觉得最好的学问是有中国学问的根砥、格局,有西方学问的方法、科学,尽可能精微准确地研究问题,将中西两方面的长处结合起来。
将西学的方法思路应用在中学里,在您的治学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?
中国传统的学问是服务于维持、服从现有的社会秩序,它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对古代典籍的解读。这种解读是不会有科学精神出现的,它和通过考古发掘得到的理解完全是两件事,一个是传说的历史,一个是科学的历史。
西方的方法强调穷尽万物。比如西方的生物分类建立在全球生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,他们跑到云南捉蝴蝶,要找到实物、拍照、制成标本才有认证的可能。对于唐诗文献,我想做的就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做“穷尽”的工作。
我选录一首唐诗与否,不在于它写得好坏,而是在于它是唐代的人写的,这样呈现出的唐代社会和我们现在社会有很多“一样”的感觉。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说,唐代的孩子们在想什么?概括起来就是,等待着下课,等待着放假(笑)。能用唐诗来证明这样永恒的主题,也是蛮有趣的话题。
“不是看没看过的问题,只要存在过的版本,我就应该看过了”
陈尚君在光华楼27层的办公室里办公。屋内堆满了书籍资料,书架间仅容一人侧身通过。
大家都对您的书房印象很深,也知道您藏书颇丰。这些书您一般是从哪儿淘来的?
复旦周围的几个书店我现在还是经常去的,国定路、国权路、五角场车站附近的几家都会去。我一般不太网购书,有时候自己买书的兴趣太多,到线下买可以限制一点自己的欲望(笑)。
实际上我最多的阅读机会是在中国香港、中国台湾工作和日本访问期间。早稻田大学的各个图书馆,香港、台湾几个大的学校图书馆里的书我基本都看过一遍,而且是“复制(式)”地看。
对于阅读的版本,您会有特别的讲究吗?
对我来说,读书已经不是有和无的问题,而是讲究善本。我到复旦的时候,大概明末以前的书算善本,现在大概清中期以前的书都算善本。但明清两代的书也改动了很多,所以我是以唐宋的文本为主要依据。不是说我看过或没看过的问题,只要存在过的版本我就应该看过了。
比如说李白,他最早的诗本有哪几种,存在什么地方,以哪个文本为优,互相有什么差异,这些基础工作全都做过,而我要做的就是把唐人的原作表达还原出来。西方人不理解一件事:为什么李白的诗歌有纷乱多歧的现象?从我找到的证据来看,李白自己是第一个改写者,他一直在改。我们常说他是天才诗人,其实天才的勤奋是别人难以想象的。
作为一位几乎读过所有唐诗的人,您是如何理解唐诗的?
唐诗实际上是一种精英文化。像《静夜思》《将进酒》《蜀道难》都属于乐府古题,是用前人用过的题目来写一个特定的场景。但多数情况下,唐诗是在人际交往之间形成的,关系亲疏在诗的称谓中也能体现出来。
您最近在看哪些书?
(最近看的书)太多了。有不少书是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看的,但同时我也有兴趣读各种各样的书。其实读这些书你能了解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,世界格局为何如此,你能清醒地知道世界万物之是非,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。这是很重要的。
“人生没有标准答案,无论如何保持系统读书的习惯”
您所做的工作中有大量东西需要您翻阅、记忆,您以前会做各种卡片。现在人工智能来了,您觉得会是一个很好的新工具吗?
对我来说,学术的精致化始终是我追求的方向,一个追求学术精致的读书人必须要讲究文本,不能随波逐流。我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可靠的(工具),如果AI提出的东西不可靠,我用了要出洋相的(笑)。
数据库也是,比方说旧唐书里提到多少次李白,现在的古籍全文检索把所有的“李白”都罗列出来,但“桃红李白”也搜出来了。
另外李白又叫“李翰林”“李青莲”“李谪仙”,它就搜不出来了。传统的手工编制的工具书在这些方面都有分类,它是完整而精密的,到目前为止还不是所谓古籍全文检索能取代的。但这些新技术又提供了另一种方便,用了以后可以解决一部分以往无法解决的问题,两者互为补充吧。
从以往的历史经验看,不是任何事情都必须要和某一件事情相关联的,AI可能也是这样。国际上的学术能保持前沿,实际上是因为它始终保持一种多元的状态。我觉得有一点非常明确,人要想生存下去,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AI的发展,不然好像人的意义都被取消了。
和您读书时相比,现在年轻人接收信息或娱乐消遣的技术和方式都多了很多,您如何看待短视频或短剧?
非常有害(笑)。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讲,我觉得无论如何保持一个习惯,就是系统地多读一些书。
短视频是在喧嚣中产生的、浮光掠影式的,甚至立场有些偏颇的东西。对于刚进校的大学生,过去他们为了考试接受了大量的标准答案,但在社会或者人生之中没有简单的“标准答案”,无论如何还是要保持系统读完几本书的经历。其实读书是一件很快活的事情。
在您的人生中,有没有哪一刻对自己做的方向感到怀疑?
我始终在怀疑。每一次完成一部大书之后都有一种感觉,以后不敢再做了,因为真的是苦不堪言。
这可能也是现在学生或者青年学者会碰到的问题,自我怀疑或进入倦怠期。您最终是如何走过那个阶段的?
唐诗你读一遍很愉快,读十遍就未必了。做学问有时就是件很“无聊”的事情。我先前花了极大的精力校订杜甫的诗,但是我最近通校过一遍,还是有一两个显然的误字。但你不这样把每一个字核实过去,你发现不了这个误字。
很多事情能够做成,贵在多坚持一下。
本文链接:http://knowith.com/news-3-3863.html【旦夕尚书】陈尚君:人生没有标准答案,无论如何要保持系统读书的习惯
声明: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,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天上不会到馅饼,请大家谨防诈骗!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。
冬日暖阳的唯美句子
唯美句子
描写腊八的诗句
珍惜时间的诗句
个人委托书
付款委托书
《我叫金三顺》的台词
夜孔雀台词
雨夜唯美句子
代收款委托书
节节开花:花呗风控怎么提现出来,分享7个完美操作流程
大吉大利:广州南沙区代还信用卡找我就可以了,需要的请联系
最新印度普拉替尼多少钱一盒?印度塞普替尼价格(约4900元)一盒最新售价一览表!2025印度普拉替尼价格折合人民币约4900元(100mg120粒)靶向药印度普拉替尼代购价格约4900元
大吉大利:佛山三水代还信用卡真实商户积分,高效便捷服务
2025印度阿比特龙哪里买,公开各版本印度阿比特龙多少钱一盒价格约1900
如登春台:青岛黄岛区代还信用卡专业公司可靠,值得信任
锲而不舍:花呗额度怎么提现出来,教你3个方法套出来
如登春台:郑州中牟县代还信用卡口碑商户值得信任
如登春台:青岛崂山区上门代还信用卡,多年经营,高效便捷服务
如登春台:昆明东川区代还信用卡取现,口碑商户需要的请联系